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440章:呂武在下一盤大棋

第440章:呂武在下一盤大棋

呂武當然不是最聰明的那個人,只是他的腦迴路相比起當代人在“彎彎繞繞”這一方面全面優勢罷了。

真的進行智力上的比拼,他很明白自己絕對不會佔什麼優勢。

古人真的不笨,只是他們見識方面比較短缺,思維與價值觀也跟現代人不同。

所以,呂武的優勢只是“見識廣”上面。

國君、智罃等等人不知道呂武在打什麼主意嗎?

有郤至前面的例子,他們沒呂武講完就有自己的判斷,只是呂武的提議跟郤氏又不同,才決定同意而已。

郤氏動用國家力量,幹的是討面子,可能給晉國帶來好處,出兵的各家能得到的利益不多。

呂武的提議是將莒國抬上桌,眾家來個分而食之。

這樣一來,出發點一樣是維護私家的威嚴,得到的結果卻不是那麼相同。

另外一層,國君需要國內大團結;智罃發現想再分食一個卿位家族難度太大,暫時收手了。

下雪的冬季,沒有必要沒人會出門。

到了這種季節,各國難得消停了下來,該活動的各家則是一點沒耽誤。

對於參與西征的各個家族來說,他們需要趁這一段時間好好地盤點家當,為冰雪融化之後該做什麼提前做準備。

呂武將一部分家人接到“新田”的新宅,另一部分則是留在“陰”城那邊。

這一趟過來的人之中,包括嬴?、姬晗以及長女呂怡,次子呂偉,姬妏、嬴幸以及年紀太小的子女則是留下。

另外,老祖母一樣不想過來“新田”。

這樣的情況不獨發生在陰氏,各個卿位家族一樣沒將所有直系親人安置在“新田”這座晉國都城。

其餘家族看情況,很多家族在“新田”沒有一寸屬於自家的土地,他們除非是得到召喚,要不肯定在自己的封地生活過日子。

呂武在昨天拿到了家族產業的總彙。

包括攏共有多大的封地,各塊封地去年的投入以及產出,人口的分佈現狀等等。

這一次西征,陰氏作為發起者之一,獲得的好處跟魏氏差不多。

人口方面陰氏分潤了三萬多人,馬一萬兩千多匹、牛兩千多頭、羊兩萬餘只,其餘各類物資超過三百車。

資源方面的收穫只是一部分,對呂武來說打殘秦國才是相對重要的事情。在這一點上面魏氏跟陰氏的追求一致。

從義渠那邊繳獲戰馬之後,呂武有親自進行檢視,發現義渠的戰馬只是比中原馬好一丟丟,跟北方馬(蒙古馬)依然不能比。

發現這一點的呂武沒有多分追求戰馬的分配,冷眼看著各家為了分得更多戰馬吵得臉紅耳赤。

智氏的貪婪在智朔身上再次得到發揮,攏共四萬匹戰馬被智氏拿去了一萬三千多匹,其它的戰利品也不放棄。

這是一種極度不正常的分配!

智氏並不是西征的發起者,他們只出動了一個“師”的兵力,開戰後發揮的作用只能說一般般,甚至比一些出兵少的家族都要差勁。

沒有足夠的功勞為前提,索要卻比誰都要多,何止是不要臉那麼簡單,就是實際上擺出一張猙獰的臉在明搶了。

呂武和魏琦私下進行商議,談了什麼沒外傳,無外乎就是“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的那一套,選擇縱容智氏的貪婪。

另外,範氏也要了四萬多匹戰馬中的七千匹和其餘戰利品,同樣表現出貪婪的一面,只是有智氏頂在前面,使得範氏的吃相看上去好看了一點點。

剛剛被呂武拿到手的“霍”地在經過兩年的整理,確認不適合作為一塊農耕區使用。

當然,不是說“霍”地就完全就搞農耕,只是能開墾的土地太少。

“霍”地的地形顯得非常復雜,靠近大河的區域大多是溼地,另外那些平原地帶又是土質鹽化嚴重,值得慶幸的是至少還有幾塊適合放牧的平原。

“我家牧場是否過矣?”呂陽問道。

呂武笑著說道:“‘呂’、‘霍’以北非獨可作牧場,亦可開墾農耕。”

兩地的北邊都被呂梁山攔住去路,卻是存在一些谷地的。

雖說是谷地,也區分縱寬到底多廣,就像蜀地那邊雖然山多,不代表川蜀產糧區不存在那樣。

其實看的就是發現利用價值,再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建設。

呂武說道:“未來數年我家需抓緊修路。”

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怎麼都要把幾塊封地用道路連貫起來。

那些路能夠修起來對陰氏無比重要,不光是平時的往來便利,僅是在兵力調動的好處就足夠去費時費力投入了。

呂武也沒想要修規格多麼高的路,比如修水泥路什麼的。

他則是會在各條道路搞驛站系統,進一步加強資訊的傳遞速度。

一再受到言傳身教的呂陽知道道路的重要性,重重點頭表示明白。

現在各個家族對道路的重視沒那麼高,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條路,才不在乎那條路到底多寬或多平整,許多路線也就允許人走,車輛無法通行。

陰氏要的是必須能提供道路通行的道路,條件允許甚至要形成交通網,到時候其他家族從下達徵召命令到集結完畢需要花一個月的時間,陰氏在交通網的支撐下也許只用花半個月就能完成集結。

調動和集結是那樣,封地遭到攻擊多少時間之內能增援上去,陰氏在救援上也必然比各個家族的速度更快。

修路這麼種工程動用的人力物力會很大,得到的好處則屬是更多,說是百年大計都不算過分。

呂陽問道:“阿父,為何戎騎一萬為限?”

講的是三年內,陰氏的騎兵需要達到一萬的規模,卻不徵召超過這個規模。

呂武不能隨意應付,說道:“今時今日,雖有馬鐙、馬鞍、馬蹄鐵此‘三寶’,馬不高大、不堪重負無以支撐騎士身著重甲、馬披掛,不為衝陣之騎,善側擊、遊弋襲擾,不當主力。”

事實上,哪怕是戰馬能夠支撐起足夠的重量,還要看衝鋒速度、耐力等等方面。

再來是,真的有突騎兵或具裝重騎兵,還要現場判斷合不合適衝陣,衝陣之後的價效比怎麼樣之類。

說難聽點,訓練和武裝一名具裝重騎兵的花費可能足夠武裝起十名左右的步兵,具裝重騎兵投入作戰後只是發揮出十名步兵的價值都算虧。

這是具裝重騎兵在選員和訓練上面的難度和週期,裝備打造的困難,等等方面跟步兵的不相同。

步兵花三個月基本也就能用一用,具裝重騎兵需要至少耗費一年的時間,甚至可能更長。

步兵給把武器就算完事,具裝重騎兵光是戰馬就很難找到,別說其它的裝備了。

所以了,哪怕手裡有足夠數量的具裝重騎兵,歷來就是在關鍵時刻投入使用,沒有統帥會在一開始傻乎乎就派上去衝陣打消耗。

關於陰氏戎騎正面衝陣連步兵都打不過這一點,呂陽有在進行試驗時親眼所見。

那是步兵列出陣勢,看到騎兵衝陣沒有慌亂自行四散為前提,騎兵撞上去頂多就是消耗步兵陣型的前端幾排,砸出幾道水花就被淹沒了。

說白了就是,騎兵更多是打心理戰,嚇得敵方步兵自亂陣型地亂跑亂竄,一旦敵方步兵散了,才是騎兵的收割時刻;如果敵軍保持嚴謹陣型,騎兵衝上去就是一波流的消耗。

呂武一再給呂陽重複的就是:遊弋,襲擾,側擊!

像陰氏現在的輕騎兵,一再遊弋騷擾都要小心敵軍的弓箭手,有機會頂多給敵軍側面來一下,剩下的就是欺負潰敗之後的敵人,玩銜尾追殺這種活了。

這也是現在軍隊的特殊性。

特殊在什麼地方?

軍隊是各個家族為單位,平時士兵別的沒幹,專門在訓練殺人技巧。

他們能聽懂各種指令,有著很強的自我約束力。

導致的是現在的軍隊發生潰敗,一般是貴族先慫再帶著崩盤,士兵自行瓦解的例子相反比較少。

通俗一點就是,現在的兵源素質比起後面那些冷兵器王朝在平均值上更強,沒打就崩潰這種事情在小型諸侯國身上都很難看到。

某些王朝的軍隊,強的可能極強,強到沒有他們打不贏的局部戰爭;弱的則是開拔前往某個戰區的半路,人幾乎都要跑光了。到了戰場,他們可能就是湊個人頭數,不要指望能去衝鋒陷陣,別看到敵人就崩潰算是燒高香了。

呂武說道:“我家若佔河套、代地,可增騎兵為五萬。”

那是陰氏領地需要為前提,騎兵的數量必然進行增加,否則很難保住那些地盤。

呂武繼續說道:“十年之內,一再針對秦國,若能滅之必不猶豫;向北則消滅吞併諸狄、戎,開疆拓土壯大我家。”

其實想滅掉秦國估計會很有難度,哪怕是拉上晉國一再針對秦國,秦人最多就是向西不斷遷徙。

到時候,秦人跑去自己的起源之地,重新幹養馬這種有前途的事業。

還有很多的因素,比如呂武很難將秦人西遷之後空出的地盤盡數拿到手,會是一種多家分割持有的現狀。

這種現實條件下,陰氏保有“陰”、“霍”、“呂”、“楊”、“原”這些地盤為基本盤,向北一再拓展需要面對的局面會更簡單,同時還能讓國內各個家族減輕對陰氏的敵意。

在未來,陰氏實際上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開拓和經營北部,打崩打走白狄是第一階段的目標,先完成與代國的“會合”再講其它。

這個代國現在很可愛,一點沒有因為陰氏向北擴張產生警惕心,甚至有點歡迎陰氏進入北方。

代國這麼可愛當然是有其緣由的。

他們並不與晉國直接接壤,中間還相隔著眾多的諸侯國以及數量數不清的白狄部落。

晉國的北面有白狄多部落,這一部分的白狄佔地最廣;另有仇由、鮮虞、鼓、肥,其中仇由、鮮虞是部落聯合,鼓國和肥國則是周王室分封國。

而白狄、仇由、鮮虞後面會演變成為中山國。

代國發現來了一個新鄰居,還是中原霸主的卿位家族,想的是大家都歸屬諸夏體系,聯合起來乾白狄等部落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等哪天沒有了合作基礎,代國肯定會變成另外一種嘴臉的。

呂武希望花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至少打崩或打走北邊的白狄,期間又要一再跟秦國玩耍。

這樣陰氏就等於是在同時向北和向西開拓和經營,北邊完成對現代山西北部的控制,再看到底要不要把手伸進現代的河北;西邊看看能夠拿到多少地盤。

同時,陰氏也將面臨一個選擇,到底是主要經營北邊,還是西邊。

如果條件允許自然不用糾結,關鍵呂武很清醒,知道不出現意外的情況下,陰氏無法兩邊都顧上。

他的選擇是先顧北邊,修路除了領地內的交通地段,還要修一條北上的道路,支撐陰氏對北邊的開拓。

“取河套可通秦地,亦輻射呂梁山周邊,再取盆地(太原)。”呂武諄諄教導,說道:“若為父打下如此基業,即便國中大亂,陰氏亦不懼。”

這個也算是呂武的另一層佈局。

晉國爆發大亂,陰氏將南邊的飛地直接丟掉,再將“楊”地那邊一卡,能夠坐視其餘各家打生打死。

要是那些家族覺得陰氏威脅最大,採取的是先對付陰氏,先把“楊”地打通了再說其它。

以這個為前提,呂武接下來肯定需要規劃和部署“楊”地的建設,會更加傾向於軍事需要。

到時候各個家族的聯軍光是一個“楊”地都不知道啃多久,陰氏也不會傻傻地硬拼,完全能夠一邊跟他們打,一邊玩合縱連橫。

情況允許的話,要什麼“分晉”啊?陰氏選擇晉國和秦國都要!

如果條件不允許,陰氏保證現有封地在手,再拿到秦地,哪怕是進入到戰國時代,陰氏怎麼都能爭取到一個秦國和趙國“聯合體”的開局。

呂武必須要有所忌諱,一些戰略佈局方面的事情則必須講給呂陽聽,免得繼承人連為什麼要那麼幹都不清楚。

“阿父,需時多也?”呂陽看樣子是聽懂了?

呂武被問得一噎,沒好氣地說道:“乃翁嚥氣之前!如事業未竟,你輩續而斬荊披棘。”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