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430章:秦國興亡,與爾何干?

第430章:秦國興亡,與爾何干?

翌日。

晉軍在秦軍的抗擊中進行了渡河做業。

這一邊的涇水寬度約有個四五十米,河床最深處到人的半腰間,淺灘處只及腳踝,流水的速度很平緩,渡河難度可以說沒有。

秦軍想要阻止晉軍渡河到南岸,晉軍想要過去,雙方在這一塊並不大的戰場打得異常激烈。

分為南北兩岸,箭矢在半空中交錯飛過,每時每刻都有秦軍或晉軍中箭倒下。

兩邊的河灘能看到倒臥的屍體,以涇水南岸的秦軍損失最大。

河床中經受流水沖刷的屍體最多,一些屍體順著水的流向在朝下游漂浮而去。

“陰子,南岸秦人援軍源源不斷開來?此些秦軍異也。”解朔說道。

他說的異常不是其他,純粹是那些秦人的構成太過於複雜,能看到很多只是上戰場送死的老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晉軍決定渡河,幾乎是一波推就來到南岸,並且成功地立了足,逐漸將河灘位置給強佔下來。

晉軍的攻勢順利不代表秦軍沒有進行猛烈的反撲,甚至秦軍一再前仆後繼地湧上來,再一個又一個倒下成為逐漸冰冷的屍首。

解朔問道:“可讓秦公子勸降?”

呂武已經進行過嘗試。

事實上,戰爭打到這種程度已經分出勝負,是該坐下來商量“投降輸一半”的相關事項了吧?

然而,後子針幹脆利索地拒絕了。

這種情況讓晉國這邊的很多貴族對後子針的印象差到了極致!

秦軍明顯是輸了,承認失敗可以讓這邊的戰事得到結束,沒必要再繼續白白浪費人命,甚至能談條件讓晉軍停止繼續向秦國推進,偏偏後子針選擇了拒絕。

這位秦國公子到底在想什麼?

是怕秦人死得還不夠多,又或者是洞察到承不承認戰敗,晉軍都將入侵秦國腹地?

如果後子針洞悉的是後面那一條,倒是一個很睿智的人,並且不負於秦人之名。

秦人是一種什麼人?

現在的秦人並不是後面闊起來的後輩,性格堅韌和脾氣又臭又硬則是早有了。

每一個區域的水土都會養出一方的人,條件艱苦地區的人們通常在性格上的平均值會更堅韌一些,自小生活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則不免平均值會顯得嬌貴一些,基本上都是環境所受造成,與先天真的沒關係。

渡過的晉軍部隊超過一個“師”,戰場向外擴之後,成份極雜的秦軍不出意外給崩潰了。

現實就是這麼一個情況,大多數秦人根本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他們單憑血氣之勇在支撐,手裡的傢伙什麼都有,對上晉軍這種專業的戰爭機器,遭遇到的肯定是一邊倒的屠殺。

畢竟,秦國的正規軍都打不過晉軍,憑那些老幼佔了多數的秦人又該怎麼打?

如果不是陰氏的騎兵被派出去追擊秦軍的潰散部隊,涇水南岸的秦人會敗得更快更慘。

“兵貴神速為首要,大軍不做休整當即南下!”呂武說完看向眾人。

他們在這一片區域消滅的秦軍少說有個五六萬,秦國又有幾個五六萬的人馬能損失得起?

說是消滅五六萬,殺死的秦人應該只佔了一萬出頭,剩下的都是被生俘。

軍中有五萬以上的秦人戰俘,不得不進行妥善的處理,呂武抽出一個陰氏“師”和兩個齊國“軍”的兵力,將戰俘以及其它戰利品進行押解,一樣會是先安置在某些分於各處的陰氏據點。

加上戰時產生的傷亡,一搞之下呂武手頭暫時能用的兵力只剩下一個“師”又四個“旅”,以及兩千左右的騎兵。

這一次出戰,陰氏來了三千騎兵,一再使用下來傷亡了接近七百。

傷和亡需要拆開。

像是某些戰爭,出兵的數量是一萬,傷亡的統計卻超過一萬,裡面其實大多數是有士兵反覆受傷,不是誰死了復活又再死。

呂武不帶上齊國的兩個“軍”才是理智的選擇。

齊軍畢竟是齊國的軍隊,帶著去打楚國,或帶到無人區交戰,於情於理沒有什麼問題,帶著入侵秦國則是有些說不過去。

這個就像是呂武可以命令齊軍逼近秦軍,卻不能真的發動進攻的道理一樣。

另外,他們這一次俘獲的戰俘有點多,並且還是明顯不認輸的秦人,需要最大程度地防一手。

看管俘虜這種事情少不了一些暴力手段進行威懾,甚至需要一再地殺雞儆猴,說白了是少不了增加仇恨值。

所以,齊軍改為去看管秦人戰俘會很合適。

呂武說道:“俘獲口眾多也!為所需計,各家或可增兵?”

沒人有什麼意見,甚至一個個喜笑顏開。

出的兵力越多不代表能分更多的戰利品,出兵少則是很難有立功的機會,導致戰利品不會太多,道理都懂的。

一眾貴族在會議結束後,派人趕緊回國去調遣兵力,本人則是收拾完東西跟隨大軍開拔。

呂武手中的兵力以陰氏為主,其餘散裝的各家大多是在魏琦那邊效力。

他們這邊先解決義渠主力以及秦軍主力,魏琦則是掃蕩完義渠各部落再接著得到追擊逃散秦軍,以及西邊那一支秦軍的任務。

同時,呂武從魏琦那邊抽調了智氏和範氏的部隊,命令這兩個“師”用最快的速度追趕上來。

他們向南行軍了七天,老智家和老範家的部隊趕上來會合,大軍拐了個彎往秦國一個叫“吳陽”的地方而去。

南下期間,他們一再遭遇到北上的秦人。

這些秦人數量少的是十來個成一支小隊伍,數量多則有個一兩千人。

呂武讓陰氏騎兵打頭,遭遇到小股秦人直接吃掉,吃不下就先纏住再召喚友軍過去殲滅,斷斷續續又解決了不下一萬的秦人。

“秦君昏聵至此,安敢戰時分批而上?”智朔不知道秦國的人口到底多少,只知道秦國前前後後沒了將近七八萬了。

哪怕是晉國有將近五百萬的人口,一下子損失七八萬都要綠了臉,作為一流強國序列的秦國沒了七八萬人口,其中還有三四萬正規軍,怎麼都要傷筋動骨了吧?

呂武發現智朔有些矯情,笑著說:“秦國興亡,與我等何干?”

怎麼能沒關係,秦人都落到了他們的“口袋”成為財產,說這話的呂武才是真正矯情的那人。

他卻不是在矯情,話中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老智家的“勢力範圍”在南方,別想著來西邊搞事。

至於說秦國衰弱這麼件事情,陰氏要的就是這樣的結果,甚至還要做得更過分。

誰讓後子針作為秦國公子刺殺?搞得呂武繼續入侵秦國的理由都是現成的。

他們距離“吳陽”足夠近,派出去的偵騎回來稟告,說是“吳陽”已經正在佈置防禦。

晉軍南下一再碰上秦人的大股小股隊伍,不可能將所有秦人殺死或俘獲,有逃跑的秦人向“吳陽”示警很正常。

看來“吳陽”的秦國貴族相信了示警,得到訊息立刻準備防禦,也能看出“吳陽”的秦國貴族猜測到北邊發生了什麼事,以至於這麼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呂武親自觀察“吳陽”的情況,發現是一座長四裡寬三里的城池,城牆高度約有六米左右,暫時無法從城牆守兵準確判斷整座城池有多少防禦部隊。

不過,像“吳陽”這種佔地面積的城池,守軍再怎麼多也不可能有個數萬的規模,有個萬兒八千就算頂天了。

到來的晉軍最先禍害的是周邊的樹林,再來則會一再挖坑準備埋鍋造飯。

正當“吳陽”的秦人以為晉軍不會有其它舉動時,有一支約八千人的晉軍列陣逼向“吳陽”東面城牆。

智朔看著已經在射箭的陰氏弓弩手,說道:“陰氏每到一處,必將例行放箭,試探敵情威懾四方。”

他覺得韓氏在晉國的地位必定一再下降,要是韓厥不趕緊想辦法,韓氏就要變成一個淪落於平凡的家族了。

中行偃卻問道:“我聞你極力討要馬匹?”

智朔並不隱瞞,說道:“我觀陰氏戎騎迅也、速也、猛也,心生把玩之念。”

中行偃說道:“陰氏效仿韓氏,已勝於韓氏。”

智朔眨了眨眼睛,默不吭聲地點了點頭。

這幾句對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智朔對發展騎兵部隊有了興趣,找呂武極力要求劃分戰利品時給智氏多一些馬匹。

中行偃在蠱惑智朔,暗示不用有太多的顧慮。

哪怕智朔清楚現在的規則,既是哪一家發展了什麼,另外的家族不想找麻煩,別去照著模樣搞高仿。

有中行偃提醒智朔,說陰氏已經挑戰韓氏的遠端“專利”。

智朔受到暗示心裡的顧慮必然降到最低,甚至會泛起一個念頭,想道:“陰氏能那麼做,我為什麼不行?”

然而,認真論起來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陰氏搞出的弩是韓氏所沒有的,不算是什麼侵權,相反是進行了超越。

現在社會沒有某種科技不能去超越這個規則,只是不能完全模仿的潛規則而已。

當然了,事情是那麼件事情,誰的餅被動了又怎麼可能甘心?矛盾必然產生。

韓氏不能拿“侵權”來說事,想針對陰氏可以找其它理由。

中行偃發現智朔完全心動,別來臉將嘴角勾了起來,想道:“鬧吧,你們不鬧,我哪來的機會?”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