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393章:這是朕打下的江山

第393章:這是朕打下的江山

得虧現在還沒有開始下雪,要不一群人看下去白茫茫的一片,眼睛會不會腫不是關鍵,就看不清屬於陰氏“文明”的一面了。

下方那一座“陰”城,長三里、寬三里,看去就是四四方方的一“塊”,城牆最高處為七米,低一些的城牆則是六米。

城牆有護牆和女牆,厚度為四米到五米左右。

護牆是“——————————”

女牆是“凹凸凹凸凹凸凹凸凹凸凹”

為什麼城牆的高度不規範?

看的是城牆所處的位置。

有些位置是低窪區域,城牆可不就需要高一些?

所以,儘管城牆的高度不一致,水平線看上去卻是一樣的。

絕對不是呂武不想造一座更大的城池,也不是城牆只想那樣的高度和厚度,完全是受到了“禮制”的限制。

這一套“禮制”該怎麼說呢?

去限制各個諸侯吃飯的用具就算了,城池和住所也要限制。

城池的作用是聚居,用來防止野獸的困擾,以及應對敵人的入侵。

將城池的規格進行限制,是要給敵人的入侵提供便利嗎?

這個是普通人的看法。

作為一名統治者,對城池規格進行限制,有屬於自己的理由。

其中之一就是,諸侯的城池要是佔地太大,城內設施齊全,城牆又高又厚,會不會成為諸侯驕縱的依仗?

到時候天子想教訓不聽話的貴族,結果被城池給擋住,教訓不成反被操,多麼的尷尬呀!

呂武算是“禮制”的受害者,但也是受益者。

不方便的地方是,無法隨心所欲地造城。

受益則是避免封臣去瞎胡搞,搞到他成為裝逼不成反被操的角色。

城池不能隨意築?

那就大肆地建造“邑”這種城池的下級建築。

所以,能看到作為主城的“陰”城周邊又有很多的“邑”,幾乎連成一片的同時,卻又被護牆給互相隔離開來。

“陰”城的城牆高從六米到七米不等。

各個“邑”的城牆規格方面要低一些,能弄成兩三米的高度,厚度有個二三十釐米就夠了;弄成五六米高,厚度三米到四米也行;看的是“邑”落座在什麼位置,有什麼樣的定位。

但凡是連同“陰”城又處在外圍的“邑”,城牆起碼要六米高,厚度不能低於四米,更要有屬於自己的城門。

這是呂武在“禮制”允許的前提下,拓展城池的規模。

以後再將“邑”之間的城牆連線並改造起來,一個佔地更廣的城池也就出現。

到時候是拆除掉城內的各種牆,還是保留下來將本來屬於“邑”的區域設成“坊”,換一個行政單位名稱的操作而已。

這種設想在短時內肯定是無法幹的。

呂武琢磨著,需要留個組訓什麼的,教後代子孫怎麼玩。

現在的“陰”地、“呂”地、“霍”地,但凡是開墾出來的土地都有“邑”和“邦”,基本上還是農莊體系的那種。

陰氏這麼搞,直接成為晉國“邑”最多的家族,只是其他的家族並沒發現而已。

至於南方的“原”地和“溫”地?

呂武暫時不想教其他家族聰明,打算維持原來郤氏和欒氏的操作。

來自北方的客人,他們看著下方的“繁華”,看得一臉的呆滯,慢慢長大了嘴巴:麥糕點的,這是天堂吧!?

他們其實不信“賣糕”,並且那位“賣糕”賣到被釘上架子的大哥,其實還沒出生的。

萬物皆有靈喲!

他們開始對自己信仰的各種“靈”唸唸有詞,用這樣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震驚。

能聽懂他們唸叨的什麼,一般是對祖先發出靈魂質問,要不就是對石頭、山、樹,也能是某種動物,嘴巴不念點什麼,心無法安穩。

說到底,他們哪裡見過城池和城鎮、鄉村連成一片的景色,感到震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個就跟落後國家的人去到滿是高樓大廈的城市,一下子感到震撼是一樣的。

那些人又哪能知道,生活在鋼鐵叢林裡面的不易。

呂武為什麼要將這麼一批部落首領和代表弄來自己的封地?

不弄不行的呀!

陰氏已經在開拓北部,又要對西部伸手。

一再碰上遊牧部落,需要整合一波的。

這些遊牧部落大多跟陰氏的武裝幹過架,只不過他們是被摁在地上錘的角色。

陰氏錘了他們一頓,再拿出好東西換所需要的物品,一般是馬、牛、羊和皮革、皮草。

為什麼要將皮革和皮草進行分類?

只因為遊牧民族的皮革一般是羊皮、牛皮,皮草則是另外一些動物的皮毛,比如狐狸皮草。

一樣是動物身上剝下來,獲取方式和價值卻是不一樣的。

打一頓再建立貿易關係,能夠讓這些遊牧民族老實一些。

陰氏拿出去的貨物,以鐵制品居多,像是烹飪用具之類;再來就是布匹以及植物類的糧食。

遊牧部落當然也吃植物類的糧食,真不是放羊的就頓頓吃羊肉。

遊牧部落哪怕是達官貴人也極少吃肉。

實際上,頓頓吃肉,誰受得了啊!

普通的遊牧人大多是頓頓吃乳酪食品,能挖野菜之類來增加菜譜。

首領之類的遊牧人,他們則是吃植物類食物以及肉食,少量吃一些乳酪製品。

呂武將這些部落首領和代表喊過來,一來是讓他們知道陰氏到底有多麼強大,再則就是加強合作關係了。

一些早早就勾搭上陰氏的部落,又或是乾脆被陰氏收為附庸的部落,他們很自覺地湊到一堆。

聊些什麼呢?

講的是今年打了多少部落,抓到多少奴隸賣給陰氏,販售給陰氏多少馬、牛、羊、皮革、皮草,部落的生活得到了什麼改善之類。

剩下的那些部落首領或是代表,震驚中回過神來,情不自禁地湊上去。

比較尷尬的是,諸夏這邊都不一定能聽懂各國的語言,沒有成熟語言體系的遊牧部落,一個部落有一種語言,不會晉語就只能連比帶劃的雞同鴨講了。

對了,目前諸夏這邊,中原列國想混得開必須會晉語;南方則是要會楚語才能互相走動。

這也體現出很真實的情況。

晉國制霸中原,自家的文化以及語言,自然而然會被各國學習。

楚國制霸南方,一樣會將影響力輻射到周邊。

陰氏是晉國這邊的家族,對外聯絡肯定是用晉語,搞得北方和西方各遊牧部落的首領都要努力學習,要不某天被揍也是白捱揍,甚至要因為語言不通的關係被滅掉,舉族到陰氏這邊當奴隸。

類似的情況真的挺正常,導致陰氏的異族奴隸特別多。

一群遊牧部落的首領或代表被提醒著去坐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有樣學樣地跟著學晉人屈膝跪坐。

他們的姿勢肯定不標準,坐起來也難受。

呂武掃視了他們一圈,默不吭聲地站起來,離開了現場。

這種情況沒人覺得意外。

一幫沒開化的Low逼。

半開化也是屬於陰氏的附庸。

有什麼資格讓呂武親自主持會議?

作為陰氏的家主,又是晉國八“卿”之一的呂武,能來現場溜達一圈已經很給他們面子了。

所以在呂武站起來之後,現場沒人還敢坐著,其中包括陰氏的家臣。

主持會議的將會是宋彬這個陰氏的第一家臣。

呂武來到門外看見呂陽,順勢走過去輕輕摸了摸孩子的腦袋,將兩個“牛角”摸得歪了一個。

兩個“牛角”叫束髫(tiáo),就是諸夏孩子們會有的髮型。

呂武看向了緊跟在呂陽邊上的卓,再將視線移到呂陽身上,先指了指裡面的那群Low逼,再指向山下的一切,沉聲說道:“孩子,這是朕給你打下的江山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點沒錯。

非常靠譜!

分家是不可能分家的。

無關於對其餘的子嗣公不公平。

自行分家是在使自家變得弱小。

所以,呂武的一切以後都會由呂陽來繼承。

至於自稱“朕”這種事情,以呂武現在的心情算是在講段子。

問題是,目前自稱的就是“朕”,自稱“我”才是異類。

呂陽的反應不大,只是懵懵懂懂地傻笑著點頭。

為老呂家服務大半輩子的卓則是露出了驕傲的笑容。

“主,收歸諸狄,為攻代謀?”卓問道。

沒有的,才不是,別瞎說!

呂武接下來會跟代國一起快樂玩耍。

爭取代國成為陰氏的戰略伙伴關係,互通有無的同時,探索北方是個什麼環境。

也許,只是也許,呂武會忽悠代國向北開拓,好好地幫陰氏當探路先鋒。

代國沒什麼疆域概念,任由陰氏在佔領呂梁山以北。

這麼好的國家,怎麼能一副兇巴巴的模樣去對待。

哪一天條件允許了?

呂武琢磨著可以嘗試玩一出春秋版的“鴻門宴”。

話說,一定很精彩的!

所以,沒撕破臉之前,代國那麼可愛,為什麼要打他?

如果是一些遊牧部落去打,那也絕對不是陰氏指使的!

有沒有遊牧部落去打代國?

也就是裡面那群Low逼會不會去打,是陰氏指使,那也不是!

誰敢說是?

俺才不多嗶嗶。

陰氏能動員出一個“軍”,還是晉國編制的“軍”啊!

打不過怎麼辦?

信不信逼急了,俺拉著整個晉國一塊上!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