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355章:誓滅秦國!

第355章:誓滅秦國!

按照周王室制度:

每“兩”有五個“伍”組成,計二十五人,長官為“兩司馬”,中士爵位。

每“卒”有四個“兩”組成,計一百人人,長官為“卒長”,上士爵位。

每“旅”有五個“卒”組成,二十乘戰車,計五百人,長官為“旅帥”,下大夫爵位。

每“師”有五個“旅”組成,一百乘戰車,計兩千五百人,長官為“帥”,中大夫爵位。

每“軍”有五個“師”組成,五百乘戰車,計一萬兩千五百人,長官為“將”,卿爵位。

晉國一個旅依然是五個卒,二十乘戰車,可是士兵卻增加三倍,足有一千五百人;一個師則達到了一百乘戰車和七千五百人;一個軍五百乘戰車和三萬七千五百人。

一個“軍”又兩個“師”的兵力,合計五萬兩千五百人。

也就是到了必要的時刻,不算其餘的壯年男子,陰氏能夠拉出五萬兩千五百名經過訓練的戰士(“徒”跟“羨”)。

如果是生死關頭?

誰還在乎有沒有經過訓練,能拿起武器都算在戰鬥序列裡面。

這一次各地在抵抗的欒氏和郤氏,守衛城池或據點時,能參戰的男女老幼都參戰了。

所以,晉國內亂並不止是死了或殘了七萬壯年男子,傷亡資料很不好進行統計。

不將奴隸算在內,陰氏的人口有三十二萬。

這三十二萬人口中,男女比例以對半開來算,男性大概是在十六萬左右。

男女比例有差錯,應該也不會太大?

以陰氏有十六萬男丁來作為基礎資料,裡面肯定存在年幼者和年老者。

考慮到現如今的生活環境不會有太多的年老者,十六萬男丁中肯定是以八歲到三十歲居多?

十六萬男丁,卻是有五萬多的作戰人員???

這個就是因為獲得人口的來路存在蹊蹺,才能形成這般的格局。

這樣的局面,百年難得一遇。

面對這種人口基數,呂武很清楚不能輕易一次性將所有作戰人員集結起來,要不就該抽空勞動力了。

“我家有‘陰’、‘呂’、‘霍’三地,計向北向西開疆,地廣幾許?”呂武問道。

“陰”地是四周邊長一百五十裡。

“呂”地是周邊長七十裡。

“霍”地是四周邊長二百三十裡。

再加上老呂家私下開拓的疆域?

家臣中沒有精於計算的人才,導致沒人能答得上來。

呂武其實也算得比較迷糊,只知道自己能夠實際控制的地盤不算小。

應該是一塊長約四百三十裡,寬三百五十裡,誤差不會太大的地盤?(晉國一里約四百米)

也就是,西起大河西岸,北至呂梁山中部山脈,東抵霍太山,南靠“楊”地。(看本章說,有大致地形圖)

呂武現在名下以“霍”地的面積最大,比較令人鬱悶的是“霍”地過於荒涼,沒有什麼農業價值。

主要是“霍”地多沼澤以及泥土鹽分太大,構成了“霍”地農業價值太低的因素。

這並不是完全無法改變。

其實,只要開挖讓大河之水席捲“霍”地,等待水退去絕對能改變土質鹽分過多的缺點。

關鍵是很難辦到!

需要專業的水工,耗費的人力物力方面會是天文數字,再來是造成的一時破壞難以想象。

呂武以後或許會去那麼幹,看的是有沒有那樣的外部環境,不是想不想動手。

現在,老呂家的主要耕地是集中在“陰”地和“呂”地,又以“陰”地的數量較多一些。

“主,‘霍’需築城。”葛存講了一些地理位置,描述完才繼續說道:“以‘樓’為依託,築新城以固西疆。”

秦國以往偷襲晉國,每一次都是走的那一條路線。

事實上,秦國與晉國有直接的接壤。

也就是沿著渭水河岸走,能夠直接攻擊包含“魏”地的那片區域。

比較現實的是,晉國的西南疆域開發完善,城池的分佈非常密集,並且好幾個實力強大的家族都在那邊。

所以秦國想偷襲,只能去偷襲地廣人稀的“霍”地,攻擊包括“魏”地在內的區域不叫偷襲,必然形成一開打就是硬剛的局面。

呂武有專門做過瞭解。

他很重視的“函谷關”目前是屬於魏氏的地盤。(現在沒函谷關)

也就是說,哪怕晉國沒有從秦國身上咬下涇水周邊的土地,秦國現在也還不是那個將關卡一封閉,能安安穩穩過自己小日子的國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除此之外,呂武還需要瞭解其它方面。

想要攻打秦國只能走渭水沿線嗎?

當然不是!

只是渭水沿線比較好走,其餘路線要爬山涉水,路程也著實是過於遙遠。

上一次呂武要報復義渠,為什麼需要找魏氏借道?

就因為走魏氏的地盤是最佳路線啊!

作為一個“後來人”的呂武從未小覷過秦國。

哪怕是沒有機會,他都會創造機會一直削弱秦國,乃至於慢慢創造出一個滅掉秦國的合適局面,再給予最後一擊!

有晉國在,秦國莫得東出。

呂武有一個大目標,今生不能將秦國歸於自己所有,也要讓秦土變成晉土。

這個目標並不好實現。

晉國最大的敵人是楚國,並不是秦國

也就是說,哪怕呂武在某一天能夠成為晉國的元戎,不先將楚國打趴下,想依靠國家力量去攻滅秦國還是會很難。

滅國什麼的,真不是想滅就能滅。

不單單是實力差距的因素。

歷史上魏國只差最後一擊就能滅掉秦國,可惜的是當時的局面不允許,再來就是各國首腦也沒有強烈的“滅人國”信念。

他們玩的是諸雄爭霸,不是大一統。

而戰國時期根深蒂固的爭霸理念,就是來自春秋時期的影響。

講明白。

說通透。

小國滅不滅無所謂。

大國滅不掉。

吞併中等國家則會造成友邦驚乍的局面,使得自己被孤立。

該談的事情談完。

臨時會議解散。

不知道是過於興奮,還是肚子裡的貨太多,呂武失眠了!

他躺在床鋪上,一整夜想的是自家要怎麼發展。

時局來到這一步,陰氏明顯不用展現出過份強大的一面。

要知道,陰氏可是壟斷了鐵器的製造,再展露出強大的軍力,只會令人心生無比的忌憚。

因為鐵器製品顯露出了屬於自己的跨時代優勢,各個家族向陰氏進行採買,尤其是大家族購置的數量最多,大批大批的財貨正在彙集向陰氏。

這一點其實很危險!

一個家族夠富,只會讓人心生垂涎。

這樣一來,肯定是要有自保的實力。

關鍵是,展露的實力過強,又會令人知道都那麼富有,武力也那麼強大,產生恐懼的心理。

人們在面對恐懼時,要麼是進行躲避,不然就是想著聯合起來弄死算了。

呂武絕對不想步向趙氏和郤氏的後塵!

“三個到四個‘師’很合適?既展示實力,又不至於顯得強到過份……”呂武心中想著,轉頭看向窗外。

天際的東方已經泛白。

他又思考道:“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瞄著我?他們知不知道我治下人口的數量?”

老呂家關注智氏和範氏,只能夠得出一個不靠譜的人口資料。

事實上,沒有搞人口普查的話,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口,基本只能靠猜,來猜出一個大略的數量。

而現在除了呂武之外,壓根就沒人去搞人口普查。

哪怕呂武在做人口普查,其實也只是統計一個相對靠譜的資料,依然無法做到精確。

“或許我應該在其它地方設立一些棲息地,將人口散出去?”他越想越覺得正確。

老呂家在向西和向北開拓,不能只光佔領地盤,卻不進行開發。

西邊和北邊的控制區未必適合搞農耕,卻能搞牧畜啊!

這個需要經過實地的考察和規劃,想急都急不起來。

一夜沒睡的呂武爬起來,一番梳洗過後,需要前往宮城當值。

姬周已經成為晉國的國君,只不過有沒有實權,有點不太好說了。

兼任“閽衛”的呂武每天都需要去宮城當值。

實際上,宮城裡面也有屬於“閽衛”專門的辦公場所。

那是一座佔地規模並不大的“殿”。

而“殿”所指的並不是一個宮闕群,就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鑑於這一點,有人稱呼呂武為“殿下”一點都不需要感到意外。

那麼稱呼,不是呂武突然間成了“皇子”之類的身份,一切只因為他能居住在“殿”的環境之中。

因為呂武成了“閽衛”,宮城這邊也就需要來自陰氏的士兵入駐。

呂武安排了一個“旅”守衛宮城。

可能是出於一種必要的制衡手段?

國君又從公族那邊討要來了一個“旅”。

其中以祁氏和羊舌氏出的士兵數量最多。

呂武見到國君時,發現祁奚也在。

國君看到呂武打了個招呼。

祁奚則是進行見禮。

呂武也是要見禮以及回禮,再走到旁邊的座位坐下。

他聽了一小會,原來是祁奚要“告老還鄉”,舉薦自己的兒子祁午接任原屬於自己的職位。

這裡好像有點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倒不是說,老子舉薦兒子不對勁。

在這個王侯將相有種的年代,老子死了兒子頂上很是自然而然。

呂武沒記住祁奚就是《呂氏春秋》裡面“舉賢不避親仇”的主角。

因為解氏成了卿位家族,祁奚無法再舉薦自己的仇人解狐,諸夏歷史上就少了這麼一個典故啦???

那個典故叫:舉賢不避仇,快老死了;舉賢不避親,正風華並茂。

國君的臉色並不太好看。

同樣不是因為祁奚舉薦自己的親親兒子。

上一次國君與倖存幾位“卿”商定卿位,他可是力薦祁奚的啊!

現在,祁奚要跑路???

國君臉往哪擱啊!!!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