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348章:初現崢嶸的國君

第348章:初現崢嶸的國君

國君宣佈將補足之前拖欠的財帛;彌補非正常納賦時,各個貴族自己出動勞役的補償;善待國中孤寡老人。

更勁爆的還在後面。

他宣佈,沒有過來的貴族,不管有什麼樣的原因,一概需要考核“業績”。

這算是一種立威,手段卻顯得相對溫和。

只要那些貴族一直正常納賦,封地肯定能保住。

一旦有哪些貴族出現拒絕納賦或攜帶軍隊不符合要求,肯定要被懲罰。

這是有的放矢的立威行為。

代表的是國君會給予眾貴族利益,眼睛裡卻容不下沙子。

親自過來的貴族不會有什麼意見。

畢竟,他們已經來了,稽核“業績”的事情與他們就沒有關係。

說白了,又是一次新君即位的站隊而已。

得到通知又沒來,是不是不承認這位新君啊?

等於說,沒來的貴族站錯隊了。

而站錯誤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很是合情合理啊!

“君上有德亦有威啊。”智朔來到呂武邊上,小聲嗶嗶了一句。

現在已經沒人敢小瞧那位只有十三歲的國君。

還沒有正式登基,一系列的行為極度有章法,先拉攏了可以拉攏的貴族,又幹淨利索地對那些不賣面子的貴族進行一刀切。

偏偏來的貴族是大多數,沒來的只是少部分。

國君這是與大多數貴族形成一個陣營,對少數的處理會顯得很是輕而易舉。

任何時候,只要拉攏了大多數,一定是正確的。

再則,欒氏和郤氏倒下,有大片的土地等待被處理,再加上處理掉一批貴族,能分的肉會變得更多,誰會不開心呢?

這樣一來,巴望著能多吃點肉的貴族,他們不會去為難國君,甚至渴望能吃到肉,會不斷進行巴結。

“君上可有談及封地如何處置?”智朔問道。

他這麼問呂武,一點都不顯得唐突。

誰讓呂武近期負責保護國君?

再來就是,國君明顯表現出對呂武的倚重,甚至是出現某種程度的依賴。

對此,公族樂見其成。

其餘貴族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缺乏安全感的國君需要來自天下第一的保護,沒什麼好奇怪的地方。

陰氏是新晉崛起的家族,會更好拉攏一些,也少了更多的恩怨糾葛。

大家也認為國君是對呂武以往幫助的一種投桃報李。

呂武搖頭,低聲說道:“君上從未談及。”

智朔有點懷疑,卻無法進行質疑。

欒氏和郤氏倒下,晉國的格局已經出現實質上的變化。

光以資料來看,無疑是範氏最強,再來是荀氏、智氏和中行氏的聯合,然後是陰氏和魏氏的聯合。

經過一場內戰,暫時還難以進行正確的資料統計,大致上卻能猜測出強者恆強的不變真理。

本來就強大的範氏參與了南方和西邊的平叛,作戰過程有所消耗,得到得卻是更多。

智氏也是相同的情況。

作為一路大軍指揮官的呂武,怎麼可能放過壯大陰氏的機會?

智朔看向了會盟臺邊上的大軍。

這個滿編軍團來自多個家族。

比例是,陰氏兩個“師”,祁氏三個“旅”,羊舌氏和解氏分別兩個“旅”,又有另外一些家族多則一個“旅”,少則三兩個“卒”,給那麼拼湊而成。

陰氏有兩個“師”不是關鍵。

最為重要的是,包括祁氏、羊舌氏在內的等等家族,他們以前根本拿不出來那些兵力。

而現在他們卻是能拿的出來?

只說明,他們在呂武麾下效力,得到了很大的利益分配!

智朔不清楚陰氏壯大了多少,能從另外那些家族的獲利得出一種判斷,陰氏必然獲利更多,才會餵飽那麼多的家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現在的情況是,公族要抱住呂武這支大腿,眾多的家族也靠攏向陰氏。

再加上國君明顯倚重呂武?

智朔要認清楚一點,對待呂武的態度需要改變,至少不能顯得過於咄咄逼人。

事實上,智罃已經做出方針,智氏需要拉攏陰氏來抗衡範氏。

一旦陰氏站在智氏這邊,等於魏氏也會親善智氏,別提還有另外靠攏向陰氏的貴族。

至於公族?

他們這些家族對待公族歷來只有一個態度,打壓再打壓。

關於這點,智朔覺得自己需要提醒一下呂武,絕對不能壞了延續近百年打壓公族的既定策略。

目前的場合當然不適合去講那些。

他倆就站在一起,觀看國君發表講話。

現場的站位其實是有講究的。

作為“卿”的中行偃、韓厥、智罃和士匄,他們站成一排,位於國君的右側。

公族的祁奚、羊舌職和另外一些人,站在了國君的左側。

現在並沒有明定是左尊貴還是右,怎麼站很無所謂,也就看不出國君是個什麼意思。

呂武、魏琦、智朔、士魴……等等一些人,站在了那些“卿”的身後,成為第二梯隊。

更多的貴族只有站在會盟臺下方的份。

國君還在繼續闡述自己的執政理念。

除了之前提到的補足拖欠貴族的財帛、體恤民力和善待古老,加上了一個降低稅賦。

如果說前三條是對貴族有利,第四條則有點莫名其妙了。

現在是春秋中葉,一國之君有權對稅賦怎麼制定提供意見,幹這活的卻是執政。

另外,貴族怎麼收稅並不關國君的事情。

畢竟,國君無權干涉貴族對自家封地的運營,是從律法到稅收制定,還有很多種類,一律無權做主,頂多就是提個建議。

納賦倒是能干涉了,只是國君要透過元帥,不是自己去進行決定。

智罃已經開始在頻頻皺眉。

連帶中行偃和士匄的臉色都不怎麼好看。

倒是韓厥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表情。

眾“卿”的反應被國君看在眼裡。

他還有很多要講的話,決定暫時先藏著,找到合適的機會再公佈。

這裡,他其實也是在弄險。

沒有正式登基。

公佈的事項也沒跟眾“卿”事先有過商議。

要是有“卿”站出來反對,君權肯定是要遭受打擊。

然而,沒有“卿”站出來反對,國君的弄險看似成功了。

國君也是抱定自己剛回國,哪怕“卿”有意見也會暫時忍耐,才敢這麼弄險。

在“同”的盟誓,總得來說是成功的。

光是有補足先君拖欠財貨這一點,眾貴族就感到十足的期待,一些有意見的地方也會選擇先按耐住。

怎麼都要先把好處拿到手,是吧?

智朔掃視了眾貴族一圈,輕聲說道:“君上深諳財貨取捨之道。”

這是嘲諷吧?

姬周輕便地回國,手頭上其實是沒有什麼財貨的。

他只有正式登基後,才能獲得先君姬壽曼的遺產。

而先君姬壽曼是一個瘋狂斂財的國君,一再剋扣貴族的財貨,甚至大肆發展匠人事業。

智朔有很多話沒講出來。

比如,懷疑這一位年少的國君一直在關注國內動向,其中包括知道先君留下了很豐厚的遺產。

呂武比較納悶智朔怎麼對國君會有敵意,不由用奇怪的眼神看向智朔。

“我父有言,元戎非韓伯莫屬。”智朔給出了答案。

啊哈!

一個出事只知道跑回封地當烏龜的“卿”會成為元戎???

反倒是敢於任事的智罃,貪婪是貪婪了一些,只是明顯貢獻更大,卻不受新君的待見?

智罃總理國務期間,汙點肯定是有,關鍵是從龍之功再加上評定國內的功勞,還是無法得到新君的承認?

這個,姬周有點過分了啊!

呂武沒有半點假裝地露出意外的表情,說道:“屬實?”

智朔看到呂武的反應,反問:“武不知?”

為什麼要知道?

呂武是跟國君相處比較多,不代表國君什麼話都會對呂武說。

另外,韓厥在這一次動盪中的表現真的夠差勁。

這麼一個出事了只想著自保的人,有什麼地方是值得國君看重的?

只因為韓厥不貪婪?

並不是。

或許,國君覺得韓厥是一個守規矩的人,並且跟公族的關係也比較近吧?

跟公族的關係應該是國君最為看重的地方,要不真解釋不了為什麼新任元戎會是韓厥。

智朔觀察了一下,發現呂武是真的不知情,給他自己整懵了。

而呂武滿心思覺得國君很有意思。

韓氏在卿位家族中的實力只能說一般般,拿什麼來壓服範氏和智氏?

再看韓厥一貫的行事作為,沒有半點親近公族的跡象。

如果國君想用提拔成為元戎的做法拉攏韓厥?

呂武覺得國君的算盤絕對是打錯了。

當然,呂武才不會將自己的判斷說出去。

他現在比較在乎的是,接下來卿位會怎麼進行安排。

盟誓結束後,又是進行了三天的逗留,隊伍才開拔踏上前往“新田”的道路。

只是花了三天,他們來到“新田”的南邊郊外。

經過一場大亂的“新田”卻比以往更加繁華。

這是有太多的貴族聚攏到“新田”這邊,給帶來的一時繁榮。

之前沒有去“同”參加盟誓的貴族,他們以最謙卑的方式對國君進行迎接。

國君卻沒有絲毫的客氣,見都沒有接見一個。

他被眾多的戰利品給吸引了。

那些戰利品不是對外征戰所得,是來自欒氏以及郤氏。

呂武得知智罃和士匄也早早將戰利品進行處理,吊著的那顆心給放了回去。

相比起呂武的“公正”,智氏和範氏的操作有點過份了。

有小道消息在傳,智氏和範氏幾乎搬空了自己的戰區,是那種連人帶物能帶走就帶走的乾乾淨淨,留下了滿目的瘡痍。

最主要的是,智氏和範氏將好處都放進了自己的腰包,跟隨他們作戰的中小貴族只被意思意思。

相對比較起來,呂武可是嚴格地對跟隨自己作戰的中小貴族,執行了應得的六成分利。

當然了,呂武的“公正”是建立在,先拿自己所想要的那些,再進行分配。

凡事就怕有個比較。

比起智氏和範氏的貪婪,陰氏的吃相就顯得好看太多了。

國君象徵意義地看了戰利品的“禮單”,沒有進行什麼較真。

這個是他必須做的一種妥協。

畢竟,他沒跟“卿”商量就制定並公佈了一些行政決策,沒有“卿”反對,其餘貴族也沒多說什麼。

再去計較很難扯得清的戰利品分配?

惡了幾個“卿”不提,得到好處的中小貴族肯定也會產生意見,甚至公族都要不待見。

到了“新田”之後,國君沒有入駐宮城。

同時,他否決了“卿”提議立刻舉行登基儀式的建議。

一副要給存在異議的貴族,有反對機會的作態。

這很皿煮啊!

卻搞得所有人都覺得尷尬。

呂武對國君住進自己家,沒有半點覺得榮幸的地方,甚至有種被架起來烤的感覺。

“中行偃對韓伯為元戎並無異議,中軍佐當由中行偃或智伯出任?”國君像是在閒聊那樣。

呂武因為有保護國君的責任,人在家中也是全副武裝。

按照道理來說,中行偃之前是上軍將,元戎欒書以及中軍佐郤錡全死了,是該由中行偃出任元戎的。

只是,中行偃有弒君嫌疑,明顯不受到國君待見。

這一點,從國君直接喊中行偃全稱,提高韓厥和智罃卻用敬稱,能看得出來。

呂武看到國君在等待回應,開口說道:“君上不召眾‘卿’定議?”

這還是國君第一次跟呂武談類似的話題。

不知道是個什麼意思?

國君說道:“此處僅有你我二人,但說無妨。”

呂武卻不那麼看。

這位國君的城府太深,不缺少主見,肯定早就心中有決斷。

看似在閒聊,極可能是在試探。

呂武沉默了一小會,說道:“君上早早登基罷。”

現在就是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局面。

再來,晉國已經小半年沒有國君,各個諸侯國無不側目。

晉國想要恢復正常,需要先有個國君來著。

有什麼決定,到時候才符合正式的流程。

“我以為智伯可也。”國君自顧自繼續往下說:“中行偃仍然為上軍將,範匄為上軍佐;士魴可為下軍佐;魏琦任新軍將,祁奚為新軍佐。”

啥???

公族出任卿位,範氏、智氏、韓氏和其餘貴族,能同意?

再來,什麼時候晉國的卿位輪到國君全權做主啦???

另外,好像少了對下軍將的安排了吧?

呂武看見國君笑吟吟地看著自己,一顆心很不爭氣地加快了跳動的速度。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