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221章:來啦,老弟?

第221章:來啦,老弟?

看人鬥嘴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呂武覺得可惜的是,很多典籍目前還沒有著作,聽不到“子曰啥啥啥”之類。

晉國第一才子和第二才子,他們本身就是“子”。

而“子”現在是一種敬稱,類似於先生、大佬、BOSS。

魏相和智罃聊的是這一次與吳國順利會盟,將對楚國產生什麼影響。

所以,他們講的是以後,並不是講以前。

只講以前,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聊起來不過是在“講古”,能汲取教訓或成功,自然是極好的。

談論以後則很考驗一個人的智慧以及對局勢的判斷力。

呂武覺得這是才子該有的樣子,不像宋和明兩個朝代,才子只是文化科方面優秀,其它基本上就幹啥啥不成,甚至滿腔熱血地盡幫倒忙。

漢和唐,才子還是挺牛逼,隨便拉出一個都能幹一些實事。

漢的才子能文能武,典型的人物太多太多。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即便是吃軟飯寫軟文的司馬相如,擔任參謀也能出很靠譜的主意。

更不用提更風華絕代的幾個人了。

只是他們絕沒想到,自己幹的一些豐功偉業,到了後世會成為某些忌諱。

唐的的才子?留下太多的絕美傳世詩篇,更有力挽狂瀾的郭子儀。

宋代才子很多,只是染了太多的胭脂水粉氣,無論詩篇或詞,不見了雄壯威武。

個別才子,比如砸缸的那個,壓根就是遺禍萬年。(割西北,棄交趾,還特麼能上教ke書,還是黨爭中保守派大佬)

對了,包黑子不審案,也沒狗頭鍘。

人家作為首都shi長,幹的是總覽民政的事,審判有衙司。

不過大天朝將演義當成歷史已經是一種趨勢。

就好像狄仁傑被塑造成偵探那樣,誰管狄仁傑是日月當空的智囊啊!

自明代的“蛐蛐皇帝”之後,才子是一些米蟲不說了,他們不幹事才是國家的大幸運,任官只會使國家滅亡得更快更慘。

呂武一邊聽智罃和魏相講時勢,一邊琢磨著來南方獲取了多少收穫。

這個收穫不是搶劫的戰利品。

他已經習慣每到一地,會去當地的市場走一圈,看看有沒有什麼熟悉的植物類種子,或是稀奇物件、水果之類。

並且,他還會到鄉間走走看看,有時候能碰上驚喜。

例如一些就在曠野上的植物,別人不懂那是什麼,又能有什麼用。

他碰上了熟悉的東西,肯定會收集起來。

“武!”智罃說不過魏相,想要讓呂武來拉偏架,說道:“罃以為吳弱於楚,難以助晉甚多,可是實言?”

現在的吳國當然比楚國弱小,正面肯定剛不過楚國。

要說吳國幫不到晉國,要看晉國付出多少,又是想要獲得什麼樣的回報了。

呂武假裝沒搞懂,頻繁眨著眼睛。

年紀小的趙武嘀咕道:“眾‘卿’擬策,必有其意。”

就是呀!

拿主意的八“卿”認為吳國能在晉國與楚國的爭霸過程中幫上忙,他們難不成沒經過深思熟慮?

魏相忍不住樂了。

智罃一下子漲紅了臉蛋,氣咻咻地看向趙武。

“昂?食肉……”呂武迷糊著一張臉,勸智罃多吃點。

趙武這孩子現在這麼耿直的嗎?

又或者說,他是故意的?

一插刀,直接一刀插得智罃說什麼都不對。

魏相一吸溜地將一長串肉羊肉片捲進嘴中,滿臉爽快地嚼動起來。

其實智罃現在也沒多大,不到二十歲的小夥子而已。

魏相大智罃沒幾歲。

他們四人中,趙武的年紀最小,呂武比智罃大一歲,魏相又比智罃大三歲。

要是不出意外的話,等當代的“卿”都去歷史長河躺著,他們肯定會接過各種“棒”,成為掌權的一代。

外面有人通報,說是韓無忌來了。

這傢伙進來之後很不像話地抖著身上的雪,笑嘻嘻地掃了一眼吃火鍋的四人。

趙武看到韓無忌立刻從自己的位置上站起來行禮。

還在生悶氣的智罃只是看了一眼韓無忌,無比鬱悶地又低下頭猛吃。

呂武和魏相沒站起來,卻放下手裡的餐具,挺直腰板對韓無忌行了一禮。

他們是分開坐,並不是圍著。

所以,每一個人的案几上都擺著火爐,上面就是一個盆狀的鐵鍋。

至於說裡面的其餘人?

有貴族聚會時,只有貴族才算是人,其餘等當然是會走路和說話的工具,俗稱工具人。

吃的羊肉薄片和牛肉薄片,是冰鎮之後用工具給刨成片,並不是刀工厲害的廚師去切。

後面,魏絳和魏頡,還有韓起,相繼也都過來。

這些都是呂武能玩得來的小夥伴。

其餘貴族家跟著來南方的孩子,他們即便知道呂武這邊聚了不少年輕一代,想過來之前需要先思考自己夠不夠資格。

而一些有資格的人,他們則是要先考慮過來之後會有什麼影響,再決定來不來。

因為是雨夾雪的關係,不是必要壓根不會有人閒逛。

這種天氣待在室內烤烤火,吃吃熱的食物活湯,不香嗎?

幾個“卿”一開始是各自待在自己的地方,後來得到欒書的邀請。

像往常那般,韓厥是最先到的“卿”;郤氏一叔二侄則會是最後到的一批。

欒書等人都到了,沒有任何客套地說:“吳君已距‘鍾離’不足五里安營紮寨,君上已命巫臣前往。”

他說的這個巫臣,其實原先是楚國的貴族,只是在二十三年前(公元前599年)就叛離楚國。

巫臣原本是不叫這個名字的。

他之所以叛離楚國跟一個叫夏姬的女人有關,算是諸夏歷史上比較出名的一個“貪色誤國”的例子。

晉國之所以會看重吳國,跟巫臣有非常大的關係,他更是提出“聯吳疲楚”計策的策劃者之一。

後面智罃的“疲楚之策”其實是拾了巫臣的智慧。

巫臣現在全稱叫申公巫臣,他的封地在“申”,本來是羋姓,屈氏,名號叫子靈。

另外,他還是當代“楚才晉用”的典範!

在楚國他的名聲極差,不簡單是因為叛國,一切是因為帶著美女私奔,自己或許爽翻了天,卻是導致一眾親族被殺。

這麼個年頭,某個誰去哪個國家謀官效力,於道德其實無損,自己的行事作為致使家族受到傷害則是十惡不赦,牽扯上美色的話,名聲必然壞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晉國前兩年發生了一件事。

郤氏內亂,伯宗出逃去了楚國。

現在伯宗已經被楚國接納,成為楚君熊審的智囊之一。(他們自己稱王,既楚共王)

晉國取的不是申公巫臣的名聲,甚至都不一定需要他有多高的才能,哪怕只是能讓楚國難堪都行。

申公巫臣卻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尤其是十分瞭解吳國,肯定也瞭解楚國。

這不,晉國要跟吳國正式展開邦交,眾“卿”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申公巫臣,也派了出去。

晉國和吳國相距很遠,儘管已經極力想要瞭解吳國人是個什麼情況,能夠得到的資訊卻是極為有限。

話說,不是有個瞭解吳國的申公巫臣在嗎?

關鍵是,瞭解吳國就是申公巫臣在晉國的立身之本,他需要凸顯自己的作用,卻又不能不留一手,是吧?

智罃挽了一下自己的山羊鬍,問道:“元帥,吳國人數多寡?”

欒書說道:“探子回報,不下貳‘軍’。”

吳國跟其餘列國的軍職一樣,還是採取周王室的制度,一軍為一萬兩千五百人。

韓厥問道:“戴甲者幾許?”

欒書笑呵呵地說:“以晉國標準,少也。”

沒錯,現在就有標準了。

晉國對甲冑的有幾套標準,對箭矢或近戰兵器的防禦力是其一,再來就是看材質。

不同的材質,相同的防禦力,依然存在區別。

最為簡單的區分,銅甲肯定最為高大上,再來就是犀牛皮甲。

現在又多了一個標準,出產自陰氏的鐵甲也是極好的。

他們正交流著,外面的謁者報告,說是胥童攜帶國君意志求見。

郤錡立刻冷哼了一聲。

郤犨和郤至也收斂起了臉上的笑容,變得有些陰沉。

這一叔二侄對一再為國君衝鋒陷陣的胥童極其不爽。

來的是胥童和步毅、欒糾。

胥童就不用說了。

步毅是郤至的同袍弟弟,職務是國君的御戎(車伕)。

欒糾則是欒書的兒子,他是國君的車右(戎右)。

三人以胥童為領前者,一塊步入軍帳。

“諸位大夫!”胥童行禮,說道:“君上有命,展旗昭昭,歡欣奉教,盡知法式,……,應時劫事,是維天子。”

呂武要是在場的話,會覺得有點熟。

晉君姬壽曼的意思是:趕緊地讓吳國知道俺們的強大,教導他們屬於我們的道理,能讓他們行使晉國制度最佳,聽從俺們的指示,一塊歡樂地團結在周天子的領導下,一起幹楚國呀!

幾位“卿”聽完行禮,齊聲應道:“諾!”

步毅和欒糾手上都有盤子,裡面裝的是一些銅器。

作為元帥、執政和中軍將的欒書一一接過那些盤子,看向韓厥問道:“會盟臺可佈置妥當?”

韓厥嚴肅著臉,說道:“自然!”

“如此,靜待吳君前來罷。”欒書知道這一次會盟的重要性,又開始思索應該幹點什麼。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