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175章:擦,被魏氏陰了!?

第175章:擦,被魏氏陰了!?

欒黶的話都講得那麼淺白和直接了,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地方嗎?

說白了,他一再強調欒氏的強大,想提醒找靠山的話,欒氏才是最粗的大腿。

呂武要不是穿越者的話,真是純粹找大腿抱,腦子又不清醒一些,真會選擇抱欒氏的粗大腿。

在面對欒黶的招攬上,呂武沒有給出什麼正面回應。

欒黶還告知呂武一點,魏氏曾經受制於智氏,

在春秋時代,忘恩負義不會好下場的。

某家栽培了誰,沒有“和平分手”之前改換門庭,是一件非常傻的行為。

人們看不起是一方面。

誰一提到誰,想到的就是“那個誰啊?**X栽培起來都不感恩”,敢用嗎?

郤氏現在面對的局面,除了他們自己囂張跋扈之外,不懂感恩佔了很大的因素。

導致欒氏開始不待見郤氏,外人看來很難苛責欒書。

畢竟,郤氏受了趙氏那麼多的恩惠,卻是充當滅趙的急先鋒,還是出力最大的家族。

很奇怪的是,郤氏到底有沒有發現自己被孤立了?

那次狩獵結束之後,呂武覺得在新田的事情已經辦完,是時候該回家了。

他沒有多嘴去問智氏和魏氏什麼情況。

其實在各家看來,魏氏和智氏在天然上存在間隙,或許能夠合作一時,沒多久也絕對要鬧翻。

以正常邏輯推斷,有過受制於智氏控制的魏氏,哪怕是選擇跟智氏合作,必然會帶著堤防。

這就決定了魏氏跟智氏合作,是一個壓根就不牢固的利益聯盟。

智氏當然不是直接找魏氏,他們找的是韓氏。

窺探到智罃選擇的人,他們必須想一想,荀氏三家什麼時候會正式分裂。

而韓氏和魏氏已經是同盟關係,還要加上一個覆滅後復立的趙氏,新晉崛起的老呂家也算其一。

韓氏不用說了,是卿位家族,實力方面在眾“卿”中最弱(不算邯鄲趙)。

魏氏不是卿位家族,實力方面卻隱隱逼平韓氏了。

趙氏?以紙面資料來看,他們現在連老呂家都有些不如。

老呂家的紙面資料或許好看,只是崛起的時間太短,沒有經過時間的沉澱。

韓厥是“卿”之一,必然成為這個同盟的老大。

智氏有意加入這個小團體,也付出了實際行動,得到的反饋卻是有些不好。

以老好人示人的韓厥,他表達出來的意思是,作為長輩看顧後背而已,沒有“小團體”那麼一回事。

要是沒有魏氏的話,好像有點道理。

畢竟,趙氏剛復立,屬於要什麼沒什麼的階段;呂武所在的家族剛崛起,的確需要一名長者來進行看顧。

魏氏跟韓氏在以前有不少接觸,只是從未見過多麼親密。

很早之前,魏氏的祖先畢萬跟隨晉獻公立下功勳,得到“魏”這塊封地,才有了魏氏的誕生。

魏氏真正發達起來則是因為第三代人的努力。

所謂的第三代,就是令狐顆、魏悼子、呂錡、畢陽。

先別暈,字首不同沒什麼複雜的地方。

一個家族的成員字首越複雜,越能看出一個家族的興衰。

一切只因為這是一個名的字首代表榮耀的時代。

更簡單的說,一個人名的字首,除開那些列國國君以“姓”示人,不是某塊地的名字,就是某個官職的名字。

同在一個家族,卻有不同的字首,代表的是家族越來越興旺。

有些家族別出之後,會緊緊地團結在“老家”的周邊。

有些家族別出就真的毒立自主,但這樣做的家族非常少。

當然,他們還屬於同一個姓。

沒有任何虛言的地方!

因為春秋是諸夏的大開拓時期,諸夏後世的每一個姓氏,都代表著一部開拓史。

等於一個姓氏代表著一份榮耀,人人皆為高貴之人。

魏氏跟韓氏開始親近,其實是在趙氏主宗被滅之後。

至於其中有什麼關聯或因素,不是外人所能一眼看穿。

現在的呂武需要對各家有所瞭解,經常會被過於複雜的關係繞得有些暈。

情況就是那麼個情況。

要是不知道誰屬於哪一家,僅以魏氏個兄弟的字首來作為例子,光聽他們的字首,還能判斷他們是一家子了?

呂武回封地前再一次一一拜會需要拜別的人,沒有橫生出什麼枝節。

只不過,老呂家的隊伍中多了一支來自魏氏的隊伍。

現在呂武已經知道畢陽是誰。

僅以字首來看,畢陽屬於“看門人”。

簡單的說,還保留“畢”來作為字首,他們一家子就是類似於“守祖”之類的性質。

按理來說,畢陽不應該參與到魏氏的大事裡面?

呂武臨走前,又在新田大肆採購了一把。

以糧食的數量最多,少量一些諸如食鹽、布匹之類的物資。

這一次,他一個奴隸都沒有買,很是令一些本以為老呂家又會大肆採購奴隸的家族感到失望。

花了大概二十天的時間,呂武回到了封地。

正常出門和回來,不像出征納賦的歸回,家臣不用遠遠地來到“迎來送往”的亭子迎接,屬民更不會自發地聚攏過來。

因為帶了畢陽一塊回來,呂武需要召喚家臣來進行慎重其事的介紹,完事了則是讓魏晗進行招待。

“因何是他?”虞顯已經知道‘呂’地歸了老呂家,激動和興奮完,忍不住產生極大的困惑,說道:“畢氏隱世久矣。”

其餘家臣則還是一副興奮得無法自己的狀態。

一個家族有沒有興旺的趨勢,看的就是封地有沒有持續性的增加。

呂武才獲得“陰”地兩年多,才多久又得了“呂”地。

無視掉短時間內自家地盤迅速擴張帶來的隱患,的的確確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事情。

對了,在新田時,呂武察覺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以前人們不是當面時,提到是稱呼呂琦。

知道“呂”地換了主人之後,他們改為稱呼魏琦了。

這件事情呂武看著覺得有趣,卻是現在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那麼,別人稱呼呂武有沒有改?

沒誰會當著面叫全稱,他又沒待多久,需要後面才會知道了。

呂武很像立刻能夠得到“呂”地的管理權,卻不能催促畢陽。

他相反還要擺出畢陽想在“陰”地待多久都行,待越久越好的態度。

宋彬聽完呂武在新田的所見所聞,說道:“祈禱上蒼,勿有外敵滋擾。”

這位家臣是在為晉國擔憂。

其餘的家臣贊同地點頭。

他們都是聰明人,知道什麼叫覆巢之下無完卵。

晉國太多貴族置換封地,他們才不會將屬民或是奴隸留下,能搬走的一切都會帶走。

搞大動作的晉國,元帥這個時候發出徵召令,搬家狀態的貴族哪怕應徵納賦,少不了會像挨了一記重拳那般元氣大傷,心思也不會在戰事上面。

欒書最理智的做法是不徵召正在搬家的貴族。

只不過那麼搞,其餘貴族就要心裡不平衡了。

在呂武回到自己封地後的半個月,新田有訊息傳過來。

欒書下達了對“上軍”的徵召命令,要求士燮必須滿編,集結好軍隊後向南方開拔。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因為這麼一件事情,郤錡氣得當街破罵欒書,罵得還老難聽了。

郤錡是上軍佐。

晉國什麼時候上軍佐能當街罵元帥、執政和中軍將了?

狩獵時呂武忽略的欒黶嘲諷郤伯宛的話,時隔半個月後,伴隨欒書徵召“上軍”訊息而來的,還有郤氏伯宗逃亡的訊息,才給想了起來。

他立刻知道郤錡怎麼會當街罵欒書。

這個郤氏伯宗,就是創造“鞭長莫及”成語的主角。

在一次老呂家的例常會議上,梁興將最新消息講出來,大多數家臣立刻變了了臉色。

“主!”宋彬非常慎重地行禮,說道:“‘呂’與郤氏小宗有所接壤,請主調兵予臣!”

“不可!”虞顯有不同意見,說道:“‘呂’雖已歸於主,一日無交接,便實為魏氏之土。”

呂武秒懂。

郤氏內亂攻殺,一旦“呂”地遭受了波及,老呂家沒有實際接收

“呂”地,麻煩就是魏氏的。

呂武看向其餘家臣,問道:“諸位以為呢?”

眾人沉默了一小會。

衛睿問道:“魏氏為何與主置換?”

以前呂武覺得魏氏是想讓幾塊面積比較大封地形成接壤。

發生了郤氏內亂,出面負責封地置換的是畢陽,迫使他不得不多想。

如果魏氏早察覺到郤氏會內亂,事情就顯得不簡單了。

衛睿又問道:“韓伯可有提點?”

呂武仔細回憶了一下,見韓厥時沒發生太特別的事情,關於郤氏會內亂的明示和暗示都沒有。

他問道:“如往常,各家如何行事?”

虞顯就簡單的介紹了一下。

無非就是參與進去,又或是冷眼旁觀。

相同的是,不管有什麼選擇,召集家族武士進入防備狀態的事,必須去做,並且要以百分百的警惕心去進行準備。

宋彬堅持己見,要求呂武調集武士給自己指揮。

老呂家正在大肆建設階段啊!

現在大舉徵調武士,真的合適?

“陰”地不與郤氏直接接壤,沒接收“呂”地前沒有這樣的煩惱。

呂武一方面讓家臣做好準備,也就是調集相應物資,隨時準備接收“呂”地。

另一方面,他在等待畢陽什麼時候提出前往“呂”地。

畢陽的選擇,將會決定呂武在未來怎麼對待魏氏。

……………分………割………線……………

最近作者菌的狀態很差,感冒發燒,鼻涕橫流,不斷咳嗽,非常要命!

老實說,很想請假,可是碼字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

實在撐不住的話,再請假吧。

看在作者菌這麼玩命的份上,別的不奢望了,請訂閱支援,感謝!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