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也是江湖 > 第251章 陽城

第251章 陽城

回到小院,想著是不是把這兒也放把火燒了?圍著院外看了看,見很容易引起山火,秦月打消了這個念頭。

秦月往出走,剛走出小路,碰上了來接應她的車。秦月說了看到的情況,也說了自己的想法,幾個人也都覺得秦月的話有道理。

譚五看了看天,“月兒,你這一趟可不會白跑,這天馬上就黑了,你不是說裡邊有房子嗎、不是正好可以住一宿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長貴和小梅都表示贊成,秦月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車是進不去了,把需要帶的東西放到馬背上,糧食等蓋上油布,將車藏到路旁樹的隱蔽處。其實,是沒有必要藏的,這樣的地方誰來?

幾個人牽著馬進到裡邊,馬料,糧食、菜和鍋灶倒都是現成。房後就有個溪流,水很乾淨。小梅和長貴張羅著做飯,譚五和秦月張羅著喂馬。

房間也用不完,秦月和小梅住一個房間,譚五和長貴住一個房間。累了一天了,大家都睡得很早。

譚五在睡前又將四周巡視了一遍,所謂小心無大錯。

秦月在這種地方,警覺性是極高的,睡著和醒著幾乎沒什麼兩樣。睡到半夜時,秦月聽到了聲響。很快就聽出,是人走路的聲音。她很納悶,除了這夥強人,誰還能來這裡?如果是對自己這幾個人來的,他們怎麼會知道自己這幾個人又回到並住在這裡,難道是一直跟蹤嗎?

小梅在沉睡,秦月不想驚動她。躡手躡腳的從屋子裡出來,輕輕地朝聲音發出的地方移步。晚上的月光很明亮,一個身影正走朝秦月的方向走了過來。走的很慢,腿腳明顯不好,一瘸一拐的。

秦月計算著距離,伏在陰影裡不動。來人好像沒防備什麼人,也沒想躲什麼人。

走近了,已經到了秦月的最有把握的距離。對方還沒看到人影,已經被秦月按住。

“救命!救命!……”是女人的聲音。

這樣的地方喊救命有用嗎?不過是求生的本能。

秦月快速點了這人的啞穴。這救命的喊聲肯定能驚動同夥,秦月怪自己大意了。注意聽四周,沒有別的動靜,秦月很納悶。

“月兒,怎麼回事?”喊聲驚動了譚五。

“抓住了一個,我點了啞穴,您先帶回屋去。好像就一個人,我在附近查一下,看有沒有同夥。

“月兒小心。”譚五把人扛在肩上。

所有的房間,院內院外,秦月查了個遍,沒有發現。

為了不驚動睡著的長貴和小梅,譚五把人帶到了一個空房間,點起了蠟燭。秦月看到光亮,進到了房內。

“好像是個良善之人。”譚五對秦月說。

燭光下,打量一下抓到的人,竟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正用驚恐的眼睛看著秦月和譚五。

秦月點開了婦女的啞穴。

“好漢饒命,我以後再也不跑了,一定好好在這裡幹活。”中年婦女跪在了地上。

“大嬸,不用怕,我們不是這山寨的壞人。”秦月將中年婦女扶起。

經過詢問得知,中年婦女是前不久,與本村的幾個人結伴去澤州走親戚,結果在這裡被這夥強盜劫了。雖然都是窮人,但這夥強盜也燕過拔毛,身上值點錢的東西都被搜走了。別人都放了,唯獨留下了這個中年婦女,給他們幹雜活。

中年婦女對這些強盜的事知道得不多,只知道這兒是大寨主平日住的地方,也是他尋歡作樂的場所。

中年婦女一直想逃,但這裡看得很緊,一直沒找到機會。今天,看到大寨主帶著幾個人和車馬,慌慌張張的離去,這裡一個人也沒留,覺得機會難得就跑到樹林中。想先藏起來,再找機會逃跑。不幸跑得太急,被一個樹墩絆倒,把腳脖扭傷。傷得很重,很難走路。夜裡實在是餓得不行,忍著痛想摸回來找點吃的。

譚五趕緊去灶房為中年婦女做了碗麵湯。中年婦女看到譚五和秦月面和心善,情緒很快安定下來。秦月問她的家在什麼地方?中年婦女說是在和濟源交界的,澤州下屬的陽城邊緣的一個小村子。

秦月說,他們幾個去濟源,正好路過陽城,可以將其送回家。中年婦女高興得又要給秦月下跪,被秦月攔下。

第二天,長貴和小梅起床後才知道昨晚發生的事。都是懂事的年輕人,也都同情受苦受難人的遭遇。問明中年婦女夫家姓黃後,兩個人都親熱地叫中年婦女為黃大嬸。見黃大嬸行走不便,好心的小梅主動承擔起照顧她的責任。

黃大嬸家住的小村離去陽城的路不遠,一條鄉間的路可以走馬車。傷筋動骨一百天,過了一天,黃大嬸的腳脖腫得更厲害了。不想給這幾個好人再添麻煩,強烈要求她留在路邊。說在這裡很容易遇到熟人,通知家裡人來背她。幾個人當然不答應,堅持將其送到家。

人不見了,黃大嬸的兒女們都出去找人了,只有黃大叔在家。正為找不到妻子而心急如焚,沒想到喜事從天而降,人被送到了家。

把人送到了,幾個人本來是要即刻趕路的,但老二口怎麼會答應?雖然,這也是戶窮人家,但殺雞宰鵝也要招待恩人。人同此心,盛情難違,只是,幾個人走的時候,把從山寨帶出來的幾大袋糧食硬留了下來。

這樣一耽擱,這天晚上,幾個人只能在陽城落腳了。

陽城,地處太嶽山脈東支,中條山東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古稱濩澤。康熙、雍正年間,與陝西韓城、安徽桐城同為文化發達之鄉,在澤州府所轄五縣中文風最高,贏得了“名列三城,風高五屬”的美譽。

這裡,同樣歷史悠久。在傳說中的堯舜夏時期,陽城屬冀州之域,商為畿內地。春秋屬晉,戰國時迭屬韓、魏,為濩澤邑。

幾個人安頓下來後,有人對他們說,到了陽城,九女仙湖是必遊的。那裡處處成景,步步生幽,有屹立於水中如中流砥柱的陽城古八景之一九女仙台;有形如大甕,深不可測,被稱為“海眼”的棲龍潭;有雲蒸霞蔚,懸崖垂掛的白雲洞、娘娘廟; 有尖擔印、三面鑼、三圪堆、牛皮洞……

再一打聽,去九女仙湖是澤州方向,等於是走回頭路。但是,想到再來這裡,不知何年何月,幾個人一商量,還是不能錯過這個機會。這樣,第二天,他們便來到了離縣城三十多裡地九女仙湖。

他們先來到了九仙台。通曉古今的譚五說,明代詩人宋之範有詩讚賞這裡,謂之;太行多勝境,無乃此為尤。獨立眾山內,惟餘一徑幽。雲房盈絕頂,簷溜落中流。傳道九仙女,燃燈到上頭。

大意是:太行山有很多風光秀麗的地方。但是,沒有比九女臺的景色更優美的了。這裡群山屏環,綠水交流,險峻挺拔的九女臺孤峰獨立於眾山之內,碧波之中,只有一條曲折盤旋的小道可以通往臺頂,上面建有九女仙祠,殿宇層疊,翎翼懸空,若遇天雨,房簷流下的雨水能直接落到臺下的河水中,真是奇妙極了。據說祠中供奉的九女神十分靈驗,救苦救難,有求必應,常常在臺上顯現靈光。

譚五說,明代還有一位詩人叫俞時,也有詩吟詠這裡:元女在何處,碧臺今尚存。

山環拄天柱,水繞跨河輪。汗漫遊仙島,岹嶢覽佛門。高朋逢二妙,物外有清論。

說得是:常在臺頂傳經佈道消災救難的九位女神不知道到什麼地方雲遊去了,只留下風姿綽約的九女仙台默默矗立在沁河峽谷中,還有那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在民間娓娓傳唱。群山環抱之中,九女臺一峰獨峙,高聳挺拔,宛如一根擎天大柱,直插九霄雲外;臺周碧水環繞,波濤滾滾,它又像一艘渡河的大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幾個登上高高的臺頂,在九女祠中拜神焚香,隨意遊賞,一個個興致勃勃,瀟灑自怡,心情格外舒暢。

游完了九仙台,他們來到了棲龍潭,秦月隨口問:“這裡有沒人名人留下的詩章?”

譚五說,還真有,這人本名陳敬,字子端,號說巖、午亭,就是陽城縣人的本朝一代名相,學者,詩人 陳廷敬。

他有詩云:斷峰臨巨壑,開闢意何雄。石口排雲黑,潭心浴日紅。人傳是海眼,天遣作龍宮。永珍蒼茫裡,風雪起澗中。

說的是:將那峭拔險峻的斷壁奇峰置於淵深幽暗的巨壑之上,雖然讓人觸目驚心,但是這樣的創意是多麼雄奇豪壯啊!洶湧的激流從山崖斷口注入深潭,黑雲翻滾,濃霧瀰漫,浪花飛濺,響聲震天,陽光在粼波中紅光閃耀,真是奇觀!人們稱它為海眼,說明其深不可測,又說是天造地設的龍宮,蛟龍在此潛伏,隨時都會興風作浪的。萬千氣象都包藏在這蒼茫的景色裡,讓人聯想到大千世界的風雪也可能出自這裡的山澗之中。

置身深不可測的棲龍潭,幾個人不能不佩服詩人的胸襟。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欺天大世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一點風骨 這個首富有點牛 近身武王 修仙暴徒 鬼志通鑑 兵王無敵
相鄰推薦:
鬥羅:喝酒就能變強我的身體,它有自己的想法西遊:取經把神仙難哭了重生港綜:抓詭日記重生之實業巨鱷小農民大明星這個明星在種田賣菜主神調查員我在魔法大陸做荒野吃播帶著系統闖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