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四十三章 士紳之慮,結社遭拒

第四十三章 士紳之慮,結社遭拒

手指在桌上用力點了點,李旦強調道:“咱們要放出風去,告訴紅毛夷,若是開戰,海商總會聽從朝廷旨意,就切斷他們與倭國的貿易。若是紅毛夷敢在南海劫掠海商總會的船隻,我們也同樣會截擊他們的商船。”

顏思齊用力點頭,說道:“沒錯,沒錯,就該如此。現下,荷蘭人在南海有優勢。我們在東海則船多勢眾,又有水師相助,不怕他們。”

李旦冷笑道:“斷了與倭國的貿易,又與大明交惡,紅毛夷的財路就斷了。某想,他們還是分得清利害的。”

顏思齊眨著眼睛,突然若有所思,半晌開口說道:“東番是今年剛開始移民駐兵的吧?這算不算未雨綢繆,提前做好與紅毛夷開戰的準備?”

李旦笑了笑,說道:“還有澎湖。萬歲英明,朝廷亦有能人,思慮之遠,不是我等能及的。”

朝廷當時的舉動或許讓人看不清背後的深意,但過了這麼長時間,等到紅毛夷蠢蠢欲動,才終於知道思慮有多麼長遠。

顏思齊嘿然一笑,舉杯道:“主聖臣明,我等之福。來,飲勝。”

“飲勝。”李旦舉起杯,笑得暢快。

……………………

儘管並不知道銀行和廢兩改元在幾個月後便要實施,可江南的士紳豪商,甚至是平頭百姓,也覺察到了朝廷好象要在江南搞些動作。

從蘇州府開始,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江南八府的都指揮使全部被換。

而新任的都指揮使不僅全是武學出身,更是帶著五百新軍上任。然後,調換的便輪到了下面的指揮使,接著是千戶所的千戶。

軍官從上到下逐漸調換後,便是裁弱留強,重新訓練組軍。原來的衛所兵或是再入軍伍,或是列入民籍。

按照大明的軍制,一府設所,幾府設衛,衛指揮使統兵五千六百,千戶則是一千一百二十,百戶為一百一十二。

但衛所制的糜爛,使吃空餉、缺額的現象觸目驚心。

經過“清屯充餉”的鐵腕政策,經過“既往不咎”的申報,各地的駐守兵員基本上查清,被侵吞的衛所屯田也收回大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些障礙的清除,使得新任的都指揮使、指揮使、千戶、百戶,可以較為順暢地開始整軍經武,恢復實力。

衛所兵制的廢弛,是顯而易見的事實。該不該整頓,除了祖制這個阻礙,似乎也不算什麼問題。

但結合著朝廷今年所推行的各項政策,展開的幾次行動,更換軍官、加強地方駐軍,目的就好象不是那麼簡單了。

“朝廷不會是又要借‘謀逆造反’殺人抄家吧?”鄭少康扶著大病初愈的父親在園中散步,心有餘悸地問道:“加強地方駐軍,連從外地調兵都不用了。”

鄭元進也不是很確定,只能是本著自己的分析和判斷來說,“依為父看,倒不會如此。但那些有劣跡的鄉宦士紳,還有不法商賈,卻是前景堪優。”

停步於幾口大缸旁,鄭元進輕輕掙開兒子的攙扶,欣賞著缸內遊動的金魚,緩緩說道:“義商啊,萬歲已經下了定義。民爵也賜封了四個,江南卻是一個沒有。”

隨手往缸內扔了些魚食,看著金魚浮上搶食,鄭元進嘿然一笑,說道:“雖然江南商賈未必全是不法之輩,但在萬歲看來,卻乏善可陳,暫時挑不出典範。”

鄭少康輕輕點頭,對父親的分析相當佩服,說道:“官商士紳地主勾結,以江南為最。萬歲要打擊這股勢力,確實要有如臂使指的將官和軍隊。”

“還有生員,恐怕也是要清理一大批的。”鄭元進眯了下眼睛,“妖言惑眾?罪不至死吧?”

鄭少康沉默了,這一刀砍得確實令人心驚膽顫。

郡中名士啊,平素都目高於頂,很是囂張狂妄的,轉眼就人頭落地,連個確實的罪名都算不上。

哪座廟裡都有屈死的鬼呀,鄭少康又想起父親曾經的慨嘆,不由得苦笑起來。

“這些腐儒書生啊,還沒看清形勢呢!”鄭元進在旁邊的椅中慢慢坐下,冷笑道:“以為朝廷缺了他們就不行,以為他們能扶危濟難。其實,狗屁都不是。”

鄭少康贊同道:“高談闊論無人能及,安邦定國卻無一策。萬歲之前的評定,可謂是準確之極。”

停頓了一下,鄭少康接著說道:“朝堂上驅走了多少清流言官,國事卻更見好轉。遼東屢勝,西南也將叛亂壓下,這說明萬歲做得正確,實乃英明之舉。”

鄭元進笑著頜首,表示讚賞,伸手示意兒子坐下來,緩緩說道:“這就是萬歲繼續打壓清流言官,以及江南士紳商賈、鄉宦生員的底氣所在。”

“若是國事日壞,萬歲或許會改統更張。”鄭元進搖了搖頭,露出幾分鄙夷之色。

帶著譏諷的冷笑,鄭元進說道:“可恰恰相反。遼東已是接連數次大捷,西南叛亂也被壓下勢頭。如此一來,就只能證明那些人都是無用之輩,留之無益。”

這也真是打臉,“眾正盈朝”時國事日壞;滾蛋了一批,反倒是日見起色,捷報不斷。

連鄭元進這樣的地主都看出來了,那些“正義”的文人官員卻還不自知,以為朝堂上沒了自己,是朝廷的損失,是皇帝昏庸被矇蔽,要臉不?

鄭少康突然想起件事情來,問道:“父親,舅父那邊想開織造工坊,所織棉布賣給海商。孩兒本來覺得可以參股,但現在形勢不明,是不是……”

鄭元進摸著鬍子思索起來,好半晌才說道:“開工坊應該沒什麼問題,從報上的訊息分析,萬歲是樂見於此的。田地不足,給流民找個吃飯的活計,乃是好事。”

鄭少康想了想,說道:“那就依舅父所言,咱家出一半的資金。”

鄭元進輕輕頜首,沉吟著說道:“待為父再好好想想,這工坊嘛,或許是咱鄭家騰達之機。”

……………………

“清流言官屢遭打壓,剛正官員頻遭罷黜,廠衛橫行,朝堂之上亦充斥重利諂媚之小人……”

吳昌時眨巴著眼睛,看著慷慨激昂的張溥,有些發呆。

張溥字天如,號西銘,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人,年幼好學,有神童之稱。

歷史上,他可是大名鼎鼎的復社的創始人。而復社的聲勢也震動朝野,號稱是“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觀,無不知有復社者”。

而且,復社應該是東林黨的繼續,其影響力遍及南北各省,極有名望的一個組織。

直到張溥講完,他才眼珠一輪,沒有多少激動和生氣的神情,有些無力地問道:“你說要結社評論時政?”

“然也!”張溥回答道:“名字就叫應社,取科舉應試之意。平時以文會友,兼又評議時政。”

見吳昌時還是沒多大反應,張溥接著說道:“某已聯絡張採、楊彝、顧夢麟、朱隗等人,吳兄若加入,更是人才儕儕。”

吳昌時苦笑了一下,說道:“評議時政恐不合時宜,連東林先生都隱居不出,我等……”

在李三才貪瀆案中,皇帝可是打了一群正人君子的臉,對聲名遍朝野的顧憲成也沒絲毫的照顧,反倒是更狠。

顧憲成也因為出位而遭到指責,名聲大損。他也算是個有皮有臉的,隱居著書,再不搞什麼公開講學之類的事情。

而原本資助東林書院的官吏士紳,也察覺到朝堂的風向,誰還敢冒觸怒朝廷的風險?

張溥打斷了吳昌時的話,慨然說道:“吳兄不必妄自菲薄,在下不才,吳兄和張採、楊彝、顧夢麟等可都是郡中名士,博得聲望豈不是易如反掌?”

吳昌時知道張溥是自謙,論聲名,張溥與同鄉張採齊名,合稱“婁東二張”,比他可強得不少。

但他已被嚇得謹小慎微,管他什麼科舉應試社,科舉復考社,凡是評議時政的,跟皇帝唱反調的,統統遠離。

張溥還不知道在京師被砍頭的那幾位到底是犯了什麼罪,妖言惑眾的範圍很大,他並不太清楚幕後的事情。

吳昌時也不願多說,拿出最近的一份報紙,指點著給張溥看,“張兄,朝廷對生員的態度令人擔憂,此時結社極為不妥。依在下看,還是等些時日,看看風向才好。”

鄙夷之色在張溥的臉上一閃而過,他沒想到吳昌時會變得如此膽小,完全沒有了以前的慷慨張揚。

吳昌時還在自顧自地說著,“你看,這裡說的風俗愈澆,健兒之能譁伍者,青衿之能卷堂者,山人之能罵坐者,則上官即畏而奉之如驕子矣。”

“還有這個,集眾倡言,衿尚固佳,然好持公論、引類聚哄則為惡習……”

張溥翻了翻眼睛,耐著性子聽完,甚是冷淡地說道:“吳兄既有此慮,在下也不勉強。在下還要訪友,這便告辭,不叨擾了。”

吳昌時趕忙說道:“既是有事,張兄請便,在下就不留貴客了。”

貴客?貴你個頭。

張溥出了吳宅,回頭看了一眼,狠狠啐了一口,才揚長而去。

………………………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金粉神醫孃親之腹黑小萌寶商界大佬的甜妻日常盛世醫妃快穿之宿主又來蹭氣運了真火大道重生之滅國毒後冬至日醫手遮天都市無上仙尊